新闻  |  城市新闻 繁体  
John Park Law

全美校园反战挺巴示威蔓延50校 近600人被捕

2024年04月27日   维加斯新闻报

         (纽约26日综合报导)美国大学校园的反战示威延烧,全美已至少50所院校出现挺巴勒斯坦扎营示威,截至26日近600名示威者被捕,情势不见降温。有学者呼吁慎用军警力量避免流血。
    美国大学校园毕业季将届,然而当前多所大学内挺巴勒斯坦示威如火如荼。4月18日纽约市警局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校园逮捕100多名示威者后,包括波士顿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Chapel Hill)等多校群起声援;麻省理工学院、纽约大学及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UC Berkeley)都出现校内扎营和示威。

    ● 示威蔓延常春藤联盟名校到各州大

    这波校园反战、挺巴示威近日蔓延,从常春藤联盟(Ivy League)名校到各州立大学已至少50所校院出现扎营示威。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是首波,学生与示威者要求加萨停火、校方应揭露与以色列及美国军火商间的关系并划清界线。
    南加州大学(USC)在24日有数十人被捕后,校方以因应示威改采新的安全措施为由,取消5月10日的
毕业典礼,校内高年级生继2020年COVID-19疫情后再次经历毕典喊卡;哥伦比亚大学宣布学年结束前的剩余课程改为线上,也仿佛回到疫情时期。
    包括彭博(Bloomberg News)在内的美媒汇整统计发现,截至26日有近600人因校园示威被捕,包括纽约大学120人、哥伦比亚大学111人、爱默生学院(Emerson College)108人、南加大93人、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57人、耶鲁大学48人、印第安纳大学33人、艾莫瑞大学(Emory University)28人。

    ● 德州出动国民兵 被捕者不乏教职员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夏费克(Minouche Shafik)要求学生应在27日前撤除校内所有的宿营帐篷;德州州长艾波特(Greg Abbott)25日召来州国民兵驱逐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内的示威者,艾莫瑞大学被捕者里还不乏教职员。
    这波示威也在全美激起校园言论自由与维持秩序间的热烈论辩,有人忧心示威活动出现反犹主义、支持哈玛斯(Hamas)等口号与内容,不过发起示威的学生组织强调他们诉诸和平、反对任何形式的偏执。
    奥克兰大学(Oakland University)专研学运的学院院长卡瑞(Elaine Carey)指出,扎营式的抗议在大学校园里不常见,从历史来看静坐和占据校内建筑更为流行,像1968年抗议越战的哥伦比亚大学学生就占据5座校内建筑,导致700多人被捕。
    华盛顿邮报刊出在美国海军官校(USNA)教历史的学者范德马克(Brian VanDeMark)投书,举1970年肯特州立大学(Kent State University)流血事件,呼吁诉诸镇压校园示威的政治人物应谨言慎行。

    ● 学者吁记取1970年镇压肯特州大血案 避免升温

    1970年5月4日,当时国民兵进入俄亥俄州肯特市的肯特州大驱逐反对越战的示威学生,开枪打死4名学生,9名学生受伤,有人终身残废,在全美引起400万学生罢课,上百所校院与中学关闭。
    范德马克说,当时州长罗兹(Jim Rhodes)由于两届做满无法连任,寻求共和党提名角逐联邦参议员,想靠平息全州校园骚乱拉抬声势,最后导致流血。他认为现任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Mitch McConnell)、德州州长艾波特等呼吁动武驱逐示威的政治人物,应以罗兹为鉴。
    范德马克强调,具有观念与洞察力处理受宪法保障表达异议者的是大学校方而非各州当局和武装部队。大学校院行政人员的目标应是同时确保学生安全与公民参与,这是各方应从肯特州大流血事件学到的教训。

全美校园反战挺巴示威蔓延50校 近600人被捕

阅读: 79668

推荐阅读

佛州警察闯错公寓 开枪击毙非裔空军飞行员

龙卷风强袭密西根 FedEx物流大楼屋顶坍塌

最新调查:美国卖得最快的新车和二手车品牌

在经历了一年的汽车供应短缺后,2024年市场有所缓解。不同品牌的汽车出售速度有所不同

柯建铭为发言道歉 国民党:已不适合担任立委

富豪淫媒「邪恶黑皮书」拍卖 逾200未曝光名流人人自危

巴尔的摩大桥遭货船撞垮 首笔理赔金3.5亿美元

李梅 徐豫蓉 刘蕴琦 恒兴地产 吴维安 杨红 无限地产 兄妹地产团队 区域中心 爱家窗帘 UPS Chinatown 万通贷款 泛宇 美途国际旅游
新闻报微信

部分内容源自网络或由读者提供, 如有问题请电邮至: ad@lvcnn.com
© 维加斯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18 Las Vegas Chinese News Network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