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ald Trump在重返白宮後的首日簽署了《行政命令14172》,題為Protecting American Communities From Criminal Aliens《保護美國社區免受犯罪外國人侵害》。這項命令標誌著聯邦政府打擊「庇護轄區」政策的力度顯著升級——所謂庇護轄區,指的是那些限制與聯邦移民執法合作的州和地方政府。
該命令首先確立了聯邦政府在移民事務上的憲法權威。它援引以下條款作為法律依據:憲法第二條賦予總統保護國家安全與主導外交的權力;第四條第四款規定聯邦政府必須「保護各州不受入侵」;移民事務屬於國家主權的「固有權力」。這個憲法框架並非僅為修辭之用,而是為即將到來的法律挑戰做準備。該命令的序言清楚地表明,移民執法是聯邦的專屬責任,任何州或地方的幹預都構成對憲法秩序的挑戰。命令開頭最引人注目的,是將南部邊境局勢定性為「入侵」。命令指出,前政府允許「數百萬非法外國人」入境,威脅「公共安全和國家安全」。這項威脅因「跨國犯罪組織、恐怖分子等敵對勢力控制部分邊境地區」而加劇。
該命令將庇護政策稱為“對聯邦法律至上原則的無法無天的叛亂”,是對“美國領土主權的直接威脅”。 「叛亂」一詞在美國法律體系中具有重大含義,使用它表明川普政府可能不僅將庇護政策視為行政分歧,而是傾向於將其定性為違法行為。命令指出此類政策可能違反多項聯邦刑法,包括:妨礙司法(18 U.S.C. §1501等);非法窩藏、僱用非法移民(8 U.S.C. §1324);共謀反對美國(18 U.S.C. §371);阻礙聯邦執法法案的共謀行為(18 U.S. §37)。這顯示聯邦政府可能不僅使用行政手段,還將探索刑事手段打擊庇護政策。被列入名單的轄區將收到正式通知,提醒其行為可能違反聯邦法律。這項程式確立了先警告、後懲罰的機制。雖然命令未明確界定“庇護轄區”,但通常認定標準包括:禁止地方執法詢問移民身份;拒絕配合聯邦移民拘留請求;限制向聯邦移民機構共用資訊;為無證居民提供市政身份證或其他福利。
命令第三條授權聯邦各機構配合預算辦公室,「識別並暫停或終止」對庇護轄區的聯邦資金,包括補助與合約支援。這類似於Trump上任初期的做法,但當時遭到法院阻止,理由是總統不得擅自更改國會撥款使用條件。這次命令措辭更為謹慎,強調資金限制應「在法律允許範圍內」進行,試圖避免重蹈覆轍。不過,關於總統能否單方面限制州級撥款的問題,仍將面臨法律審查。若轄區收到通知後仍不改政策,命令要求司法部與國土安全部「採取一切必要法律手段」加以修正。這些手段可能包括:對地方政府提起訴訟;對庇護政策執行者進行刑事調查;增加在庇護轄區的移民執法力度;將ICE資源重點投向相關轄區。
第四條引入新的思路,即對庇護轄區中的聯邦福利接受者進行更嚴格的身份驗證。即使這些福利是透過私人機構發放,也需確保遵守。該條款旨在防止無證移民透過庇護政策獲得不應享有的聯邦福利,可能導致在庇護轄區與其他地區之間形成「兩套」福利發放制度。第五條題為“美國人的平等待遇”,指示司法部長打擊那些“對外國人優於本國公民”的法律,尤其點名那些允許無證學生享受州內學費、而外州美國公民卻要支付更高學費的州法規。這呼應了聯邦法8 U.S.C. §1623,該法規定,除非同樣優惠適用於所有美國公民,否則不得因居住狀態為非法而給予某些學費優惠。此外,命令還提到「對外國人在刑事起訴或量刑中優待」的法律,雖未具體說明,但表明審查範圍可能相當廣泛。
在未來幾個月內,美國司法系統將有機會透過憲法框架,進一步釐清國家權力與地方自治之間的界限,為聯邦制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這個過程不僅有望為移民政策提供更明確的法律指引,也可能推動聯邦與州政府關係的製度化改善。行政命令14172都標誌著美國聯邦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其帶來的製度調整和政策創新,勢必將在未來數年中持續發揮影響力。
美國移民法律是一個相當專業的問題,需要專業的指導,要進行任何相關的動作或決定前,找到值得信賴又專業的律師團隊從旁協助是不可或缺的,拉斯維加斯的陳冠英律師事務所,辦了二十多年的移民業務,堪稱箇中翹楚,打個電話702-638-8886,702-308-4915,微信號“EricChenLaw”,就是搞清楚一切問題最簡單的方法了!
閱讀: 377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