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華文媒體》特派記者 勾芍人
沉香起,香事雅,文化海島續千年香韻
椰風輕輕,夏日流金。在這炎熱的七月,海南島迎來一場文化的清涼與芬芳。“崖香雅事”——海南沉香結香制香技藝主題展,于2025年6月14日,在海南省文化館(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中心)如期啓幕,香雲袅袅,穿越古今。這不僅是一場技藝的展示,更是一場心靈的熏陶,一次與自然與傳統交融的靜美相遇。
展期将持續至9月14日,三個月裏,沉香香氣将在這片文化的殿堂中悄然流轉,陪伴每一位到訪者走進香的世界,夢回古韻流芳的歲月。
香事如詩,沉香爲伴
步入展廳,香霧氤氲,如入仙境。近兩百件展品或靜靜躺于玻璃展櫃中,或端然陳列于香室之内,皆如沉默的講述者,将古老海南沉香結香制香技藝娓娓道來:天然沉香原材、線香香丸、香案家具、香學典籍、名人書畫……它們凝固時光,重現香事之雅。
而在展廳中央,那鋪陳有致的香席、茶盞、琴案與插花,仿佛一場穿越的詩意生活場景,使觀者身心皆靜,仿佛回到了古人“焚香對坐、對琴理意”的雅集時光。
在互動體驗區,非遺傳承人現場制香、點香、聞香,觀者從香材中尋覓自然的印記,從香氣中品味文化的溫度。一刀一磨,一拈一撚,不僅是工藝的演示,更是人與自然對話的一種儀式。
馮運天:香應走出博物館,走入百姓日常
海南省香文化協會會長、海南省瓊脂沉香博物館執行館長馮運天,作爲海南沉香領域的重要推動者與傳承人,在展覽中娓娓講述:
“非物質文化遺産不能隻活在博物館裏,它需要被看見,被使用。我們舉辦這場沉香展,就是希望讓更多人切實感受到海南沉香的魅力,讓香文化真正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他指着展櫃中陳列的老物件,如結香用的木椅、秤、勾刀,這些斑駁之物,都曾在山林中伴随香農搏雨鬥風、模拟“雷擊”創口,讓沉香樹在自愈中結香。這是一種智慧,一種與自然共修的技藝,也是一段深藏于木紋之下、香氣之中的民間史詩。
馮運天說:“我們現在展示的,不僅是實物,更是沉香文化背後厚重的精神價值與曆史積澱。沉香,絕不是快銷的商品,而是一種慢慢沉澱、曆經歲月的心香。”
汪科元:一片萬錢,并非誇張,而是自然造化的極致回饋
7月11日,電白區沉香協會會長汪科元專程前來參觀展覽。他站在幾塊厚重的崖香原材前,久久凝視,感慨良多:
“古人雲,海南沉香冠絕天下,一片萬錢。此次展出的這些真香,才是真正代表海南沉香的至高品質。”
他指出,當前沉香産業蓬勃發展,種植面積已超百萬畝,然而真正具有文化高度與自然沉澱價值的沉香,卻如鳳毛麟角。
“真正的海南崖香,是時間的饋贈,是天地之靈的聚結。它需百年生長、千年沉積,曆自然之創、聚陽光之氣,方能結出香氣醇厚、綿延千裏的香材。它們不是一樹可成,而是三代人共同等待的結果。”
他亦告誡廣大消費者:“香不可妄買。若妄想用十塊錢買一塊‘一片萬錢’的海南沉香,那就是天方夜譚。真正的沉香,是識香人的信仰,是文化人的珍寶,是海南這片土地最溫柔的告白。”
一席香展,十年薪火
本次展覽由海南省文化館與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精心籌劃,聯合海南省香文化協會、海口市沉香協會、海南瓊脂沉香博物館等機構,體現了各方對香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高度重視。
據介紹,自2016年成立以來,海南省香文化協會在沉香文化的傳承與國際傳播方面已頗具建樹。無論是2017年在蒙古國舉辦的《瓊脂清揚》海南沉香展,還是2020年海口觀瀾湖的《天香雅集》,都見證了海南沉香的國際影響力,也确立了香文化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系中的獨特地位。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文化願景中,香作爲一種載體,正以靜雅之姿,穿越浮躁世界,在生活的縫隙裏悄然滋養着人們的心靈。
香如詩,雅如夢
“崖香雅事”不僅是一場展覽,更像是一段回憶、一幀畫面、一句古詩。它喚醒關于自然、文化、記憶與美的最初理解,讓人在香氣中慢下來、靜下來、沉下來。
正如馮運天所說:“香文化的未來,在于讓它進入每一個人的生活。”
當一縷海南沉香在展廳裏緩緩升起,那不僅是氣味,更是文明的延續與時間的低語。
馮運天(左)向汪科元介紹沉香展品。
汪科元在簽到本留言。
從左至右:馮運天、汪科元、海口市沉香協會會長魏希望 。
從左至右:馮運天、汪科元、魏希望 。
閱讀: 12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