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新聞 > 城市新聞 | 閱讀量: 18,091 |
惊艳!福清一江四溪有了大变化!2025/08/13 維加斯新聞報
| |
山海相谐,四溪安澜添新韵;石竹梦萦,龙江潮涌启新程。 奔腾不息的龙江水蜿蜒而下,上游灵脉如屏,中流碧湖若镜,穿山过河间,哺育着福清百万生民,寄托着民生民情,见证着时代变迁。 水利关系国计民生,治水之道是重要的治国之道。近年来,福清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启动全域水系治理工程,以“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水经济、水管理、水保护”七大体系为支撑,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保质等系统性项目,全面疏通“一江四溪”大动脉,让龙江水韵迎来新生,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生态图景变得愈发清晰。 筑牢防线 打造防洪保安“铜墙铁壁” 指挥大厅内,电子屏幕实时跳动着雨量数据与河道水位,工作人员紧盯监控画面,防汛指令迅速传向一线;海堤坝头上,手电光亮刺破雨夜,巡查队员踩着泥泞的堤坝,弯腰检查每一处管涌隐患…… 今年7月,第4、6、7、8号台风“丹娜丝”“韦帕”“范斯高”“竹节草”挟风带雨来袭。福清全面启动水旱灾害防御机制,安排5个防汛防台风督导组分片下沉到基层一线开展指导工作;多部门配合开展工程联排联调,短时间内排除了涝水,保障了城市正常运行。 水系治理既要做“面子”,更要治“里子”。近年来,福清采取“清疏、拓宽、堤防、滞洪、抽排”五大方面措施,按照“先急后缓、分期实施、补齐短板”的原则,加快龙江流域防洪排涝能力建设,让碧水清波成为福清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第一步,给河道“瘦身扩容”,完成龙江中下游PPP项目河道重塑7.8公里、中上游生态修复3.8公里,清淤450万方,河道从原有的40-60米,拓宽至90米以上,最宽处达300米。 第二步,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新建堤防5.3公里,龙江中下游及南北江滨路堤工程全面达标,并同步推进太城溪、虎溪等重点支流堤防加高工程,构建全域防洪保护圈。 第三步,建“城市海绵”蓄水,三大片区新建9座闸、5个湖、2条溪、3个泵站,暴雨时可多存15个足球场的水,抽排速度相当于1分钟灌满3个泳池。截至目前,玉峰水闸已建设完成,玉峰滞洪湖建设完成90%;玉塘滞洪湖建设完成60%,且已具备起闭导流功能,预计今年年底建设完成。 水利重器,守护安澜。融城滞洪湖作为福清整体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理城区超额洪水,保障珠山涝片、龙江两岸防洪安全的一项重要工程设施。 在融城滞洪湖项目现场,挖掘机、运输车轰鸣作业,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项目规划方案秉持‘上截、中滞、下疏、强排、管控’的防洪治涝对策思路,在上游滞洪湖滞蓄雨水,拦截水洪,削减洪峰,以减轻下游箱涵的排涝压力,从而形成一套高效、灵活的防汛调度体系。”融湖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项目湖体基本开挖完成,正在进行护岸建设,开挖出的湖体在今年的台风季中已发挥调蓄作用。建成后,融湖淹没区总面积将达170亩,形成南北约300米宽,东西约360米宽的湖面,将新增约48.7万方蓄洪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韧性和行洪排涝能力。 生态修复 绘就水清岸绿生态画卷 水系治理,不仅是工程建设,更是民生升级。 夜幕低垂,虎溪湿地华灯初上,人潮与波光共映成趣;艳阳普照,猪母湾畔碧波轻漾,水色共林荫相得益彰……生态修复润物无声,涓涓细流间,一幅水清岸绿滨水画卷正徐徐展开。 眼下,随着猪母湾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推进,龙江猪母湾段水质及周边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昔日滩涂重现生机,水生动植物种类不断丰富,湿地生态系统日益健全,滨水景观逐步形成,湿地公园已然成为东部新城的“后花园”。 “里子”更实,“面子”更靓。近年来,福清围绕“一江四溪”综合整治,开展两岸串珠式公园建设,深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坚持水岸同治,加快生态驳岸、生态湿地、公园景观、休闲步道等建设工作。目前,我市已建成14个沿江公园、41条总长107公里休闲步道,不仅承担着调蓄洪水、涵养水源的重要生态功能,多维度筑牢防汛安全屏障,更为广大市民们提供更多徒步娱乐的好去处。 “我家就在这附近,现在河道拓宽了,视野变开阔了,空气也好了,晚上还有彩色的灯带,吃完饭到这里散步,感觉非常惬意。”家住猪母湾对岸的俞女士,对水域治理后所带来的高品质生活有了更切身的感受。 得益于龙江治理的显著成效,2023年,福清时隔35年重启龙舟赛。“龙江杯”传统龙舟比赛在龙江利桥古街河段击鼓开赛,参赛队伍破浪争锋,以桨为笔,在江面上书写“力争上游”的壮丽篇章,不仅吸引了无数群众前来观看,更带来了文旅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为千年龙江注入新时代的澎湃活力。 生态“好颜值”催生经济“高价值”。福清充分发挥河湖治理综合效益,挖掘培育龙江两岸、海水温泉等旅游热点,连接起天宝陂、利桥等海丝遗迹,重塑旅、宿、商、行、娱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东百利桥古街,持续谋划打造龙江文创长廊,串联提升沿线利桥古街、天宝陂等7个历史文化景点,打造一条条文旅黄金线路,助推龙江沿岸的文旅融合发展。 从治水、护水到兴水,绿水青山“造福于民”,也“造富于民”,带动沿线村民吃上了“生态红利”,奏响生态修复、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绿色交响曲。 水润民心,水兴则万物兴。如今,徜徉于福清的山水画廊,处处是治水兴水亲水的精彩画卷。展望未来,福清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把城市建设与生态水系保护紧密联系在一起,打造出因水而灵动美丽的福清,让“水城相融、人水相亲”的城市名片更加耀眼。 来源:壹福清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