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十四日電)美國總統川普公開要求聯準會(Fed)將基準利率降至1%,以降低政府借貸成本,方便支應其支出和減稅法案造成的龐大赤字。不過,1%的超低利率通常是經濟陷入危機時的應對措施,恐非經濟穩健的標誌,且可能引發反效果。
《路透》報導指出,目前美國雖維持接近充分就業、經濟持續成長及通膨超過2%,若因政治壓力大幅降息,恐令投資人懷疑聯準會獨立性,削弱市場信心。
也就是說,聯準會如此低的政策利率,並非美國如川普所說是全球「最熱門」投資地的證明,而是經濟困境的警訊。
《路透》表示,國會賦予聯準會維持物價穩定和充分就業的責任,而非為赤字支出降成本。在現階段環境下大幅降息,可能重啟通膨壓力,甚至失去通膨目標的約束力。
帕特儂-安永首席經濟學家Gregory Daco就表示,降息至1%可能導致債券市場恐慌,通膨將重新燃起,聯準會獨立性受損。
Daco分析,目前失業率約4.1%、經濟成長約2%、通膨率約2.5%,從數據看來並無立即且大幅降息的需求。他指出,雖然4.25%-4.50%的利率區間仍有下調空間,但遠不及川普所設想的幅度。
過去25年中,聯準會將政策利率降至1%並非罕見,但多發生在經濟困境時期。
在美國前總統布希時期利率就曾降至1%,但當時正值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後、網路泡沫破裂及911恐攻後的降息浪潮。
前總統歐巴馬2009年上任時,則接手近乎零利率政策,面對的是全球金融危機。川普第一任期末期,面對COVID-19疫情造成經濟封鎖,聯準會亦將利率降至近零,提供經濟刺激。
閱讀: 9987
|